知了一叫,三伏来到。每年夏天,作为最常见“网红”——知了,最近再次登上热搜。传闻今年知了价格持续走高,每斤高达400元,可能创了历史新高。
90后小陈也嗅到了商机,推出两元一只的“知了拌川”。
(资料图)
小陈的面馆开在良渚荀山村,依山傍水,位置比较偏僻,尽管如此,最近每到下午,店门口仍停满了车。食客们都是为“知了”而来。
下午一点多,刚走进面馆,就看见墙上菜单上写着“知了2元一只”,尽管过了饭点,但店里仍坐满食客,有几位专程从市区赶来。
面馆厨房案台上,摆放着已处理好的几百只知了。黄绿色,大拇指般大小,小陈说,知了处理好要冷冻起来,可以保存更久。
小陈是90后,面馆开了三年。他说自己第一次吃知了是在朋友家,感觉味道很不错,于是就想到在自家面馆中加入炸知了,一推出就大受欢迎。
知了集中在夏季,每年七月底过后,炸知了和知了拌川也会慢慢从菜单消失。
这段时间是吃知了的高峰期,小陈粗略算下来,最近每天能卖出四五十碗“知了拌川”。
说到知了制作方法,小陈来了兴致,边说边现场演示起来。
起锅烧油,知了焯水,此时知了软趴趴的。“不能用大火,大火会把知了炸黑,油要多,油温不能高,油温高了就会碎掉,低温时放下去炸,才能炸得又酥又脆,还不碎。”
炸完的知了,由黄绿变成金黄,凹陷的尾部变得非常饱满,脆弱的翅膀也保留下来。
“炸完的知了很香,撒点椒盐就很好吃了。”小陈把炸好的知了捞出,简单撒点调料,装盘上桌。
知了拌川,通常是在做好了的拌川里加几只炸好的知了,轻轻拌匀,保证酥脆口感的同时,还能和拌川味道融在一起。
“附近只有我一家店做知了拌川,基本是老客带新客,来吃的有大人有小孩,小孩子嘛最小的好像十岁,大部分都是中年人,钓友摩友比较多,想吃都要提前电话预订的。”
麻辣、十三香
知了吃起来像薯片、小龙虾?
另一位陈先生在网上刷到小陈家的知了拌川,特意从杭州市区开车40分钟赶来尝鲜。
刚上桌没几分钟,一盘知了已经吃了一半。
“我之前就吃过知了,但市区一直没看见有炸知了,嘴馋得很,刚好网上刷到这地方有,就带小孩子一起来了。”这是陈先生七月份第三次过来吃知了,“一只知了两块钱,一盘也才几十块,他们抓知了也很辛苦,这个钱不贵的。”
陈先生这次带了孩子过来,小朋友说第一次吃知了也是爸爸带着来的。“第一次吃感觉很害怕,后面吃就不怕了,吃起来有点像薯片,脆脆的,就是尾巴有点苦,但是这样我也觉得好吃。”
2018年,有人还专门做过实验,尝试吃各种不同口味的知了。那天尝试了多种口味,其中麻辣、十三香最受欢迎,至于口感,有人说吃起来酥脆,有点像吃小龙虾……
知了美味又营养丰富
但不是人人都能吃
通常,知了的若虫阶段——知了猴,民间还把它比作“唐僧肉”,刚刚褪壳的知了猴是口感最嫩的时候。
“知了的翅膀和身体中有很多的蛋白质,营养还是很丰富的,我去年吃了一个暑假从130斤胖到了160斤。”说到这些,小高不好意思笑了出来,他说知了一次性不能吃多,吃多了的确会容易长胖。
蝉体含营养物质非常丰富,蛋白质含量在70%以上,维生素及各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,氨基酸含量居所有动植物食品前列。
日前,“健康杭州”也发出提醒:这碗(知了)拌川最近火了!医生却说,并非人人都能吃。
过敏体质者:知了体内的异型蛋白分子含量大,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概率高,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。
肾病患者: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,应限制食用。
痛风患者:知了蛋白质含量高,嘌呤含量也高,痛风患者食用可加重病情。
肝病患者: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,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,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。
一般来说,每天食用知了最好不要超过5-8个,过多的话很有可能引起身体不适。
知了会携带寄生虫之类的病原物质,在清洗时应去头、脚和翅膀,最好是用淡盐水冲一下再晾干(最好能用盐水泡一夜),且烹调时一定要煮熟、烧透。
知了的常用做法就是油炸、油煎、煸炒和烤,用油量较大,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吃,热量摄入就很容易超标了,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,尤其要少吃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大众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